守初心励精图治 担使命守正创新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曹小其校长事迹介绍
曹小其,正高级讲师,1987年8月进入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原浙江建材技工学校)工作。历任校团委书记、政工办主任、教务科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党支部书记,2009年12月至今任校长兼党委书记。主政学校工作12年,曹小其怀揣对教育事业的强烈情怀,对办好技工教育的执着追求,自觉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忘我工作,用思想和言行诠释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信仰和追求。团结和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这12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大发展的12年,是学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12年,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的12年。学校从一个办学空间狭小、教学基础设施简陋,教师编制短缺、经费保障不足的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跃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浙江省首批30所中职名校。新增校园面积80亩,新增建筑面积43250㎡,新增固定资产1.4亿,办学经费增至1.3亿,办学规模从不足2000人发展到近7000人,专业数从7个发展到21个,其中省级示范、品牌和新兴专业从2个发展到12个。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9个省级实训基地。形成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8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浙江工匠”等领军人物30人;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2个。学校获得“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认证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先进集体”“全国电子商务产教融合示范学校”等荣誉。本人两次获得省级“教研之星”、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推广工作优秀校长荣誉称号。
一、创新办学理念,从一元管理转向多元治理
曹校长在任的十余年间,正是我国技工教育深化改革和内涵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技工院校办学理念创新和治理体系重构的关键时期。曹校长敏锐地察觉到办学理念创新的重要性。他经常说办学理念就是回答“学校为谁存在,向何处去,怎样前去?”的问题。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行为,引导着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在他的引领下,学校秉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坚定“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精湛技能;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方向。
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现代治理能力,是确保学校沿着既定的办学方向不断前行的机制保障,曹校长将“改组机构,创新制度,增强学校治理能力”作为校长工作的重点。对学校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进行大胆改革:一是实施“二级管理”推进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向教育主体转型;二是成立由政府代表、行业企业专家、校友代表、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参与的理事会;三是按照“精简高效、一体化”原则调整职能部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四是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专家咨询管理运行体制。五是创新财务二级预算管理,健全财务监管。六是建立“二级四层”督导体系,全方位督教促教。通过这些改革,学校实现了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为提高学校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创新办学模式,促学校踏上开放办学之路
曹校长对“开放办学”的涵义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开放办学包括“向社会开放、向企业开放、向国际开放”三个方面,走开放式办学之路,关键在于解放思想,积极开发、充分整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推动办学模式创新,使开放办学之路走实走稳走远。
混合所有制模式:2017年5月24日,按照“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和能工巧匠、学校提供师资、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的方式,学校与义乌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相关企业联合成立义乌信息光电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探索。办学的实践,被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央视二台经济栏目、浙江教育报等7家媒体先后18次进行报道。
搭建基地模式:2014年,学校入驻义乌市模具城,建立省级模具产学研基地;2019年,电商学院构筑一站式综合性电商产业服务中心、产学研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电商直播定点培训基地,实现首张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和首部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国家级职业培训规划教材“两个全国首发”,学院因此被授予全国电子商务产教融合示范学校。
国际合作模式:2010年,先后与韩国东新大学、大邱工业大学合作开设饰品设计与制作、形象设计专业;2014年,与德国巴伐利亚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开办欧盟技师班,引进德国教育资源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德技师教育培训中心”,探索出“引进—转换—迁移—创新”的“双元制”本土化路径,培养的五届学生IHK获证率达96%;2018年与德国柏林健康护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健康产业技能人才(健康护理)培养。
三、加强教育研究,引领技工教育高端发展
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时代对技工教育的呼唤。曹校长对高端引领进行了富有特色的诠释:“高端之魂——理念前置,对标世界;高端之品——产教融合,高位服务”。学校要通过实施高端引领战略,不断上层次、上水平,创造新经验,培养出本区域、本行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引领技工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院在挂牌技师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校,建设省名校,都始终坚持“高端引领”。一是对标国际标准,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之路,先后与韩国、德国有关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标准、具有国际证书的技能人才;二是高位服务区域经济,建立省级产学研基地,搭建“五基地一中心”,承担企业技术改造、新品研发、技术攻关等任务,承担了浙江省“纺织(针织)设备检修工职业标准”开发任务,编制2013一2016《义乌市紧缺工种目录》;三是紧扣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设置新专业。
“高端引领,教研先行”。他潜心研究现代职教理论,主动探寻技工教育规律,任校长以来,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分别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劳动》上;完成《技工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技工院校二级四层督导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等省市级规划课题研究16项,其中8项获省市教育教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围绕黄炎培职教思想开展课题研究,近两年承担浙江省中华职业科研项目研究7项。
四、聚焦需求服务大局,强化学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曹校长始终坚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办学导向,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力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向“专业集群与产业链对接”的转型,新增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8个专业,形成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吻合的四大专业集群。不断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及“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产教融合的“五个对接”,确保所培育的人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
曹校长十分重视服务区域发展。一是组建继续教育学院开展社会培训,近三年平均培训职工6714人,与在校生规模比为1.17:1;二是打造“技术服务创新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年均完成合作研发技术项目10余个,近三年获国家专利达35项次;三是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先后与阿克苏技师学院、平阳技师学院、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等校开展对口支援合作。目前,学校正以电商专业为纽带,与金华市浦江县、丽水市景宁县、绍兴市新昌县等县政府共建农村直播基地20个;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纽带,与乡村养老院共同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站。